◇◇新语丝(www.xys.org)(xys.dxiong.com)(xys1.dyndns.org)(xys.3322.org)◇◇

  答古呆《妙对通天》

  张远山

  古呆君:

  感谢你的鼓励和雅兴。

  你以“全知曰智者王八”对“妙人兒倪氏少女”,非常巧妙,虽然后者并非
拙撰,而是《通天塔》借用的先贤遗泽,但尊对确是“本地风光”,有“近取诸
身”之趣。你以“长见短长太短见”对“静听动静更动听”,虽与“天造地设”
尚有一间,但尊对确不失为佳对。尤其你把拙撰概括为“ABCADCB”(且C=-
A)结构,更是一语道破天机。

  你提到了我的一篇旧文《告应征下联的网友》,但未提及另一篇《再告应征
下联的网友》,两文皆收入拙著《吊驴子文》(春风文艺出版社2001),不知你
是否有这本拙著?如没有,我愿意相赠。如已有,我愿意请你喝酒。今先请方先
生贴出这两篇旧作,我就偷懒不再重复已说过的话了。

  期待着你为“见了女人就结结巴巴地巴巴结结”(亦非拙撰,而是借自吾友
周泽雄,《通天塔·跋语》里已说明)对出一个巧妙的下联。

  张远山2003/8/13

  告应征下联的网友

  张远山

  各位朋友:

  你们好!

  首先感谢各位有雅兴参与征联游戏。二○○○年六月二十三日“思想的境界”
网站李永刚兄要求我为个人专栏加个导语,由于我是个“间世者”(关于“间
世”,参见拙著《寓言的密码》第三章《游刃有余的间世主义--庖丁解牛》),
写作范围极散漫,没有什么思想纲领,所以我使了个虚招,用了拙著小说《通天
塔》中的一个句子“静听动静更动听”做专栏导语--此句颇能表明我的间世立
场--并提议有奖征集下联。我还担心此议有损“思想的境界”网站的严肃性,
幸好永刚兄认为“很有意思,在严肃中活跃点气氛更好。”

  七月三十日永刚转来山西晋城吕治平先生的应征联,八月一日深夜和八月二
日早晨永刚又转来笑言先生和Frank先生的应征联,如下。

  张远山先生悬赏千元的下联有了:

  一、喜观悲喜不悲观。
  二、关心开关亦开心。 

       吕治平(2000/07/30)


  张远山先生:

  您好!

  偶然看到您在自己的网页上征下联。不揣冒昧,也不管深浅,试对一联,凑
个热闹:

  上联:静听动静更动听,
  下联:近观远近逊远观。

  近观、远观不如静听、动听有递进的意思,但静听、动听其实也各有千秋,
都是褒义词,本不分轩轾。想来先生也擅丹青书法,“近观远近逊远观”也算作
画时的一条规律吧。只是“逊”字不好,与“更”虚实不配。整句的平仄也对不
上,但先生上联十分口语化,想来要求宽松些。

  先生可否把应征联公布一下,蛮有趣的一件雅事。

  祝好!

            笑言于渥太华(2000/08/01)

  Hi!

  对张远山的“静听动静更动听”:

  学会教学胜教会。
  里面表里胜表面。
  假辩真假胜真辩。
  反说正反胜正说。
  实构虚实越虚构。
  近视远近逊远视。
  有了没有胜没了。
  没了有没胜有了。
  没定有没胜有定。
  有定没有逊没定。
  没定有没胜有定。
  有定没有逊没定。
  限定无限更无定。
  限制无限更无制。
  限定不限更不定。
  无知有无胜有知。
  有知无有更无知。
  知说无知胜无说。

  我觉得“学会教学胜教会”和“有了没有宁没了”较好,通俗有哲理。当然
不知合不合作家意。

  Good Lucky

      Frank(2000/08/02)


  现在我把给吕治平先生的回信公开如下,或许对其他有雅兴应征的朋友有所
帮助:

  吕治平先生:

  您好!

  对先生的应征,我首先表示感谢。您是迄今为止的第一个应征者,水平就如
此之高,使我对应征的最终结果抱有极大的希望。

  先生想必是此道高手,应征联颇见巧思。可惜在浑成意味上略有不足,比如
“喜观”不及“静听”自然。我撰此上联,意在纯用现代汉语,包括不讲平仄,
只求语感浑成自然,故上联全无文言气,而“喜观”因非现代汉语之成词,故有
文言气。这也是先生的下联在语感上与上联不太和谐的一个原因。文言允许作者
自组偶合词而不谓之“生造”--这涉及汉语的特性及其自组织能力--现代汉
语则一般不允许。但这并未明文例禁的规则是否妥当颇可探讨(我做教员时轻易
不肯批评学生“生造”词语,而更珍视他们的语言创造力),因为如果绝对不允
许“生造”,就有可能导致现代汉语除了外语借词之外,完全丧失内部的语言生
产力,这对我们伟大的母语来说决非好事。这也能部分说明为何现代作家的语言
大都殊少个性,他们的思维和写作都过度地依赖于成语和成词--而这也同时极
大地限制了思想的独创性。

  尤其是,“静听”与“动听”构成因果关系,“静听”尚无立场和倾向,
“动听”才作出判断;而“喜观”与“不悲观”基本上是同义重复,“喜观”从
一开始就把“不悲观”的判断和盘托出,意义上缺乏递进。而“喜观悲(剧)”
又有幸灾乐祸之嫌,殊违我意--尽管这也决非先生本意,只是字面自然生成之
义(关于意与义之别,请参阅《书屋》今年第九期即发之拙文《公孙龙〈指物论〉
奥义》),因此先生的下联主要是字面之对--当然这也非常难能可贵。

  我想请永刚在“思想的境界”上公布先生的下联,以俟来者(也盼望先生能
对出真正与上联和谐完美的下联),待应征联达到一定数量之后,再请专家评选
出最佳下联。不知先生是否同意?

  现在我想请先生告知地址,以便我邮寄拙著,作为感谢。

          张远山(2000/07/30)

  各位朋友想必明白,设微薄的奖金只是为了增加点兴味,假如把奖金轻易给
予不太完美的应对者,那么游戏就会很快结束,其他有雅兴的朋友再有妙思也会
兴味索然。因此奖金只能给予一个对出与上联天造地设之下联的朋友。

       张远山于上海(2000/08/02)

  远山按:以上《告应征下联的网友》8月3日由李永刚先生贴上“思想的境界”
网站后,我又陆续收到一些来信,于是又写了一篇《再告应征下联的网友》。

  再告应征下联的网友

  张远山

  近日又有几个朋友应对,比如前已应征的Frank先生和吕治平先生又对曰:

  闲看忙闲赛忙看。(Frank)
  细品精细皆精品。(吕治平)

  还有三个我的老朋友也来凑热闹:

  客观主客常主观。(不肯透露姓名的朋友甲)
  假如真假即真如。(不肯透露姓名的朋友乙)
  死活生死即生活。(不肯透露姓名的朋友丙)

  老友周泽雄也来助兴:

  反推正反即正推。(周泽雄)

  周泽雄说:“然‘正推’毕竟不及‘动听’远甚,亦吾兄曩昔所言之‘拆烂污
’也,可见吾兄之独孤求败,还将延续。”他说的“拆烂污”是我们之间的私典。
十多年前他有一妙句:

  见了女人就结结巴巴地巴巴结结,

  我大为叹赏,遂戏拟一“拆烂污”对句曰:

  吃过荤腥便稀稀拉拉的拉拉稀稀。

  今天永刚兄又转来燕宏博先生拟出的三个相当不错的对句:

  有为无有皆无为。(平收)
  近忧远近堪远忧。(平收)
  东市东西贵西市。(仄收)

  燕宏博先生说:“此联颇类古龙联‘冰比冰水冰’,皆以平收。实不知下联可
否以仄收,但一想若以仄收,不足称联。故拟以平韵收下联二则,又草一以仄收
下联。”

  燕先生非常内行,三个对句的水准都极高。不过我已说过平仄不妨从宽,只
要字面天造地设即可。比如我对周泽雄的对句,他的上联内容为“色”,我的下
联就必须对以“食”。若对以其他内容,即便字面再妥当,终非天造地设。周的
上联之“就”,双关靠近,与“巴结”生发;我的下联之“便”,双关污物,与
“拉稀”配套。所谓天造地设,必须是“三星白兰地,五月黄梅天”那样的一字
不可移易。上联寻找下联,就是寻找“自己的另一半”,务必是天作之合的“原
配”才好(依阿里斯托芬原意,见柏拉图《会饮篇》)。上联寻找下联,就是
逗号寻找句号。因为男人是逗号,女人是句号。

  再以燕先生举例之“冰比冰水冰”为例--传为金庸出对,金庸曾公开辟谣,
燕先生说是古龙出对,我还是首次听说。以前因不知谁出的对,我也没尝试对句。
今天因燕先生提起,而且说是古大侠出招,我就斗胆接一招:“火没火山火。”
燕先生说得很对,古龙上联和我的上联类似,都是纯口语。所以我接古大侠的招,
只能用纯口语。请拟对的朋友也向这方面多费心思。

  再次感谢各位到此纳凉。

          张远山于连日高温之上海(2000/08/09)

  张远山兄:

  在“亦凡”网站看到兄征联的消息。虽然兄提及“我撰此上联,意在纯用现
代汉语,包括不讲平仄,只求语感浑成自然”,不过抑扬顿挫音律上的语言美还
是要讲的吧。

  这个也和兄的见解“但这并未明文例禁的规则是否妥当颇可探讨(我做教员
时轻易不肯批评学生‘生造’词语,而更珍视他们的语言创造力),因为如果绝
对不允许‘生造’,就有可能导致现代汉语除了外语借词之外,完全丧失内部的语
言生产力,这对我们伟大的母语来说决非好事。这也能部分说明为何现代作家的
语言大都殊少个性,他们的思维和写作都过度地依赖于成语和成词--而这也同
时极大地限制了思想的独创性。”是并不违背的。

  你讲的是不要墨守成规,否则限制了文学的活力,让诗词不要离生活太远。
兄的立意是极好的,可是文学始终还是要有美感的,这其中就包扩发音的韵律感。
而即使对于现在的发音规律而言(指普通话),还是下联尾字是平声的好啊。所
以,恐怕改成诚征上联好一些吧。

  下联征上联的情况本也是自古所在多有的。一点谬见而已。不当之处,还望
海涵。

         苍狼(2000/08/15)

  苍狼先生:

  您好!

  先生强调语言应讲求音韵美的意见极为重要,谢谢。不过语言的音韵美,并
非只有近体诗的平仄一种,音韵美的范围是极广泛的,比如还有双声叠韵。不能
说在沈约提出“四声八病”之前的《诗经》和汉乐府里没有音韵美,“昔我往矣,
杨柳依依”如何?也不能说沈约之后的非近体诗里没有音韵美,李白“弃我去者,
昨日之日不可留”如何?即便在近体诗中,也有拗体。可见平仄不能牢笼一切。
以上讲的还只是前人已经发现的平仄之外的音韵美。作为语言艺术家,更应该开
拓和探索前人未知的语言美,包括音韵美。汉语的音韵美永远不可能被穷尽,比
如我有一诗句“什么也没有也没有什么”,它的音韵美就是现代汉语独有的。古
人确实创造了文言音韵美的辉煌典范,但后人似不应一味崇古。创新虽难,但不
应知难而退。比如拙撰上联注出拼音是这样:

  jìng tīng dòng jing gèng dòng tīng

  全是后鼻音-ng,这是否也属于一种音韵美?--写成拼音还有一种视觉美。
古人曾有一句三韵的佳话,此句却是一句四韵。此类特殊的对联,本不必拘于成
例,可以自我作则,自创法度。但如果我把上联的音韵特点作为对应征下联的要
求,难度就太大了(我自己绞尽脑汁不得不放弃),那么我的征联就显得缺乏诚
意了。所以我才声明不拘平仄音韵,只求浑成自然。

      张远山(2000/08/23)

  张远山先生:

  近日赏玩先生上联,逾觉精巧,前奉拙作不啻烂塘之池沙也。先生欲寻天造
地设者,恐不易得。吾于此亦乞盼佳作娱眼。今余暇,又得狗尾数句,甚且不若
前奉诸语,不知能否入先生法眼,博一笑乎?

  阳谋阴阳大阴谋。
  古文今古胜今文。
  死存生死难生存。
  大说小大好小说。
  有聊无有太无聊。
  恶花善恶开善花。

  又,拜读大著《寓言的密码》,《自给自足的旷世悲剧--割肉自啖》有
“金庸笔下李大嘴”语,按李乃古龙小说《绝代双骄》之人物,不知先生是笔误,
亦或记忆有疏,今点出希望再版时补正,以免“白璧微瑕”之叹。

  祝著安

         燕宏博(2000/10/05)

  此后未久,2000年10月14日李永刚宣布,“因为完全个人的原因自即日起关
闭”已运行十三个月、声誉鹊起的“思想的境界”网站,于是我的征联游戏便再
也没有下文,千元奖金至今未有得主。

  (以上两文皆收入拙著《吊驴子文》,春风文艺出版社2001)

(XYS20030813)

◇◇新语丝(www.xys.org)(xys.dxiong.com)(xys1.dyndns.org)(xys.3322.org)◇◇